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汉代古井做工精细的陶制颈圈。小图为于瑞明拿着从井里挖出的陶罐。 去年5月的一场雨过后,山东潍坊寒亭区朱里街道狮子行村村民于瑞明在自家鸭棚西侧发现一口“古井”,出于好奇,于瑞明继续向下挖掘后,发现井底四周都是刻满花纹的陶制颈圈,他将情况反映给了村委,后者随即联系当地文物部门。近日,经过文物专家鉴定,这是一口汉代民用古陶井,距今已经两千多年历史,对研究汉代时期山东地区居民的生...
日前,丰润区三里屯村返迁楼现场施工人员施工时发现一眼砖砌水井。经该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现场确认,此井由绳纹砖垒砌而成,为汉代陶井,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文物管理所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了抢救性清理。这眼汉代陶井井口距地表约5米,井深4米,井口直径1.04米,由砖、泥垒砌。井壁砌砖呈弧形,砖一面是素面,一面有细绳纹或粗绳纹。井壁用砖尺寸相同,井底未发现其他遗物。 据文献记载,两汉时期修渠和凿井...
日前,丰润区三里屯村返迁楼现场施工人员施工时发现一眼砖砌水井。经该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现场确认,此井由绳纹砖垒砌而成,为汉代陶井,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丰润区文物管理所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了抢救性清理。这眼汉代陶井井口距地表约5米,井深4米,井口直径1.04米,由砖、泥垒砌。井壁砌砖呈弧形,砖一面是素面,一面有细绳纹或粗绳纹。井壁用砖尺寸相同,井底未发现其他遗物。 据文献记载,两汉时期修渠...
重庆市彭水县近日发现一座汉代石墓,初步认定是重庆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汉代石墓,而且极有可能存在一个石墓群。记者从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获悉,彭水县近日在山谷公园建设施工过程中发掘出一座地下石墓。经重庆市考古所专家现场查勘,鉴定为汉代六朝石墓,初步认定是迄今为止重庆市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汉代石墓,具有极高的文物研究价值。根据石墓型制特点,专家推断,此处极有可能存在一个石墓群,有待进...
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陕西省咸阳市公安和文物稽查人员日前接到群众举报有人盗墓,遂蹲点将参与盗挖文物的3名村民抓获,并查处已出土文物一件,初步鉴定为汉代陶器。 今年7月,家住咸阳市渭城区渭城湾村的中年男子张某,在自家地里干活时发现田地塌陷,他凭借曾经的盗墓经验判断此处肯定有一古墓。9月27日,张某携带洛阳铲探查后确定了古墓基室,随后叫来村民陈某和雒某一起策划盗墓行动。29日上午10时许,张某等3...
重庆市彭水县近日发现一座汉代石墓,初步认定是重庆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汉代石墓,而且极有可能存在一个石墓群。 记者从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获悉,彭水县近日在山谷公园建设施工过程中发掘出一座地下石墓。经重庆市考古所专家现场查勘,鉴定为汉代六朝石墓,初步认定是迄今为止重庆市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汉代石墓,具有极高的文物研究价值。根据石墓型制特点,专家推断,此处极有可能存在一个石墓群,有...
昨日,东方今报记者从济源市文物工作队获悉,今年9月,该工作队在对济源市天坛办事处柴庄居委会南侧的天坛安置小区进行文物勘探时,发现17座汉代墓葬,其中砖室墓16座、土洞墓1座。在墓室内发掘了80多件文物,最具研究价值的就是龟形座博山炉,这在济源市、甚至全国是首次发现。 济源文物队陈队长说,从出土的众多文物来看,墓主人应该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封建地主。
近日,洛川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该县老庙镇樊村村民刘正堂家中征集到汉代茧形壶一件。据介绍,此件出土于洛川县菩堤乡。 该茧形壶为泥质灰陶,圆口、双唇、短颈、圆底、腹呈横向长椭圆状,通体饰细绳纹和条带纹。通高55厘米,口径12.5厘米,最大腹径190厘米。茧形壶腹部一侧留有工匠铸的纹饰,形似于小篆“豕” 字纹,此标记符号,层次清楚,立体感强,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在汉代陶器上极为少...
8月31日,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洛川县博物馆近日在老庙镇樊村征集到一件腹径近2米的汉代巨型陶壶。该巨型陶壶在陕北地区属首次发现,为研究当地丧葬习俗及演变提供了重要参考。 据洛川县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此陶壶高约55厘米,口径12.5厘米,最大腹径190厘米;为泥质灰陶,圆口、双唇、短颈、圆底、腹部呈横向长椭圆状,通体饰有细绳纹和条带纹,纹饰生动流畅,彩绘流云飘逸。 陶壶腹部一侧铸有罕见阳刻纹...
发掘现场出现珍贵的原始瓷器。 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供图 近期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北郊一个基建工程中,发掘了15座汉墓。虽然历经千年也曾被盗扰,但还是出土了170余件文物。其中最珍贵当属11件原始瓷器,这也为西安地区汉代墓葬与汉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 15座汉墓 墓主为长安城内居民 今年4月,考古人员在北郊一建筑工地中,发现了这15座汉墓,时间跨度为西汉中晚期到东汉中晚期。这些墓大多规...
经过一个半月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刚刚清理出了21座汉代墓葬,出土文物260件。这些古墓都是汉代墓葬,位于余杭区中泰镇百亩地村北部的一座山丘上,而这里原本属于新明半岛小区三期。 这21座墓葬的主人虽然都是平民,但是依然有着历史价值。墓葬在余杭古县城的附近,这对古县城的研究、汉代丧葬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另外,标号为M9的墓前还发现了砖砌的排水道,M18墓地还发现了髹黑漆的木棺痕迹...
被民警追回的文物。 砖厂在取土时,发现了一个汉代古墓葬,砖厂老板擅自取出了5件文物,而4名民工趁着夜晚也偷走9件文物。礼泉县公安局烽火派出所闻讯后快速出击,追回了14件文物。 据烽火派出所办案民警介绍,8月26日下午,他们获得一条重要线索,烽火镇小应村砖厂三分厂中午在挖土时发现一个古墓,在没有向有关部门汇报的情况下,又将古墓口用土覆盖。获悉这一情况后,所长王瑞紧急召集民警开会商讨行动方案,当晚...
经过近一月的抢救性发掘,考古人员日前在西安西郊阿房宫遗址区内的公路工地附近意外发掘出20米长的西汉时期的水管道,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规划、尤其是秦汉时期宫殿给排水系统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主持考古发掘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瑞说,这条20米长的西汉下水管道朝向西南、东北绵延,虽有曲折,但是两端并未完全挖出,其总长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据了解,在440平方米的发掘面积内,考古人员共发掘...
与铁釜(右上)一起出土的,还有一些碗、罐等早期瓷器 资料图片 上世纪六十年代,“开炸!”随着李先富一声喊,所有人都远远躲开来。墓地侧面捅进去一勺炸药,坚固得不可思议的古墓终于炸裂开来。这一炸,悲喜交加,影响深远。喜的是,困扰了筱墅垅好久的阻碍终于清除,改田行动得以顺利实施;悲的是…… “可惜了!实在是可惜了啊!”半个世纪后...
图为发现的陶器。凤翔县文物旅游局摄 记者13日陕西省文物局获悉,该省凤翔县境内发现汉代陶器4件。其中,陶灶1件,陶罐3件。 凤翔县位于陕西省关中盆地和渭北黄土台塬西部。宝鸡市东北。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善于吹笛,引来善于吹簘的华山隐士簘史,知音相遇,终成眷属,后乘凤凰飞翔而去。唐时取此意更名凤翔。 经凤翔县文物部门初步鉴定,出土文物为汉代,分别为陶灶1件,陶罐3件。根据现场查看,文物出土地点为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